国企混改民企国企合资成立子公司,搜索苑佳俊
《苑佳俊》:从混改的实践来看,有哪些改革经验值得关注和推广?
郑志刚:首先,国企实现股权多元化,这就带来1种制衡的力量,对国企完善公司治理机制、改进经营机制具有推动作用。
这是1个非常重要的经验。
其次,国资与民资原来是各自为政,不同阵营之间只能通过远距离观察了解对方的商业决策,通过混改,双方可以近距离观察彼此的商业决策背后的考量,为双方都提供了学习和借鉴的机会。
包括国资与国资之间的互相参股与整合,也为相对落后的国企学习先进地区或市场化程度更高的国企的经营管理经验提供了1个窗口。
最后,混改在客观上形成了人才流动。
这种流动,也让企业感到了压力,在1定程度上活跃了企业管理机制。
这在1定意义上,为达到未来国企改革的预期目标做好了准备。
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落脚点
《苑佳俊》:刚才提到混改的两个目的还没有完全实现,未来应该从何处着手来逐步向目标靠拢?
郑志刚:1,要纠正对混改的认识误区。
就是原本以引入民资背景的战投为核心内容的混改,在实践中却逐步演变为国企之间同1所有制之间的混合。
这个认识误区必须澄清。
天津渤海钢铁的混改经历为我们提供了极好的案例。
通过合并天津当地的4家钢铁企业,渤海钢铁在很短时间内进入世界5百强。
但好景不长,由于债务爆雷,渤海钢铁不得不重新分家,部分企业开始引入民资背景的战投德龙重新进行混改。
2,国企改革的内部阻力还很多,毕竟改革涉及利益的重新分配,这需要很大的改革魄力和决心。
国企改革要形成共识,只有实现从“管企业”到“管资本”的化,才能规范公司治理,换经营机制,提高国有企业效率,国有企业才能成为真正的现代企业。
这就要靠相关政策的大力推动,毕竟国企改革是1场革命。
3,需要研究解决如何让民营资本愿意参与混改。
比较成功的例子就是被誉为“央企混改1股”的中国联通混改,它开创了国企和处于基础战略性行业的国企混改模式,被称为混改的“中国联通模式”。
其中令人关注的就是,开创了“股权结构上国资占优,但在董事会组织中战投占优”的混改模式。
前者是由中国联通所处的行业特性和我国国企分类改革的原则决定的,而后者则通过保障投资者权益的公司治理制度安排实现了混改所引入的主要战投BATJ的激励相容。
4,国企改制以后,要为部分产业的进和退提供相对比较宽松的市场环境。
不仅民营企业存在营商环境问题,国企也会面临这样的问题。
交易前请核实商家资质,勿信夸张宣传和承诺,勿轻易相信付定金、汇款等交易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