雏鸡生长发育迅速,但存在体温调节功能不完善、消化能力差、 片病力不强、对外界环境依赖性高等间题,为种鸡生命中的湖弱期。
貪雏期的饲养管理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肉种鸡育成期的生长发育及产 石期生产性能的发挥。
把握细节管理、为小鸡提供最佳的环境条件、 提高雏鸡成活率及均匀度,对于取得理想的育雏成绩、发挥维鸡的生 产潜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1.鸡苗选择选择初生重 35克以上,脐部绒毛覆盖良好,看不到 脐部或隐约见脐部,被毛蓬松光泽、颜色均匀1致,能站立跑动,手 感健壮有力的健康雏鸡。
2.接鸡时的准备 笼养接鸡前的鸡舍温度控制在28~ 30℃,雏 鸡到进舍后1小时内母鸡笼内温度逐渐提高到32~ 33℃,公鸡笼内温 度提高到33~ 34℃,由于种公鸡1日龄经过断趾和剪冠,体质较弱, 比母鸡适当提高1~ 1.5℃有利于恢复体质。
湿度控制在65%~ 75%, 靠热源近的地方控制在70%~ 75%,离热源较远的地方控制在 65%~ 70%。
饮凉开水至少7天,饮水温度21~ 25℃。
使用较低而稳 定的风速提供最小通风量,保证不缺氧。
雏鸡入舍后至少抽取100只进行称重,记录雏鸡入舍体重,并尽 早让鸡接触饲料及饮水。
若不能马上放开鸡,则应把鸡盒摆放在远 离热源的地方,并将盒盖打开,切忌将装满雏鸡的鸡盒叠放,以避免 鸡盒内局部温度骤升导致的热应激或雏鸡死亡。
公母雏鸡早期混养会 导致不能分别控制公鸡和母鸡的增重和均匀度。
因此,雏鸡入舍后需 将公母雏鸡分开饲养。
3.开食与饲喂 目前提倡在雏鸡到达之前要将饲料和水加好,开 食、开饮同时进行,改变以往先饮水再给料的方法。
前期喂料除把饲 料分布在料盘内,同时还要把饲料撒在干净的塑料布上。
塑料布放在 垫料上并覆盖育雏面积25%的区域。
笼养鸡可以铺干净的硬纸,要保 证雏鸡在料盘和纸上都能找到饲料,其效果远比单独使用料盘要好。
2 天后或雏鸡采食正常后可以撤掉纸。
撒开鸡后,要通过合适的驱赶、 特殊照顾等方式让所有雏鸡尤其是弱雏尽早开食且均匀开食。
管理人员可以通讨雏鸡嗉囊充满度作为肮测01对的指标。
具体做法 是在每栏不同地点抽样50只雏鸡进什嗡辣两度情查:开食2小时>75%,8小时> 80%,12小时>850、24小的5%及48小时 初生组鸡肌胃的研磨力弱、消化容量尤其是胃 、消化能力差,必须为雏鸡提供易消化的配合饲料:对雏鸡的饲喂以“少喂勤添、新鲜卫生、促进食欲为原则来安排每天的饲喂次数和加料量。
第1天何喂6~8次每天 平均日耗料 21克/只以上。
每次喂料前捡出料盘中的粪便异物,每天清洗、消毒料盘。
图片
4、饮水首先要注意饮水质量,做到饮水消洁、水中病原微生物及各种矿物质含量不超标;早期尽量多放饮水器,以使雏鸡入会 很快找到水源。
随着鸡日龄的增加,调整饮水器的高度,以保证如 饮水并避免弄湿垫料及垫料污染饮水。
第1周最好饮用温开水18 以上,并且水中可加适量的抗生素和3%~5%葡萄糖或红糖、电解 多维,以减缓运输应激。
饮水器不能断水、少添勤换,每次加水要清洗饮水器,每天消毒1次,保证饮水清洁、卫生,无粪便、垫料等县 物。
对弱雏或个别不会饮水的雏鸡进行人工助饮。
5、体重 nbsp; nbsp;早期的体重控制非常重要。
第1周应设法刺激雏鸡采食. 周末平均体重宜略超过标准;第2周开始应控制雏鸡的体重均匀度, 注意每周的增重不要低于标准;4周末体重较标准高30~ 50克为宜。
为配合种鸡限饲方案的实施,要求准确记录每天的采食量,1旦体重 达到标准,则开始每天定量饲喂,控制肉种鸡体重的超标准生长,确 保以后体重达标,并沿标准体重曲线平稳增长。
当每天限饲时,如果 采食时间少于3小时,则可考虑采取其他限饲方法。
无论采取何种限 饲方都应过渡进行。
育雏期每周称重两次,1~5周,2天调整1次料量;6~7周,3天调整1次料量。
通过调整喂料量来控制体重,保证鸡群的周增重。
育雏第1周保证每日加料 5~6次,每次每只鸡5克以下。
母 鸡周累计耗料22克以上,保证1周龄末体重是初生重的3倍以工. 个育雏期加料要循序渐进,体重稳步增长,母鸡4周龄末体里心 (此处数字已屏蔽)克,公鸡690~ 720克。
低干平均体重20%的淘汰。
4周龄末体重低于平均体重30~ 50克的鸡每日补充2克料,低于平均体重 50~80克的鸡每日补充4克料,低于平均体重80~ 100克的鸡每周补 充1天的料。
6.分群及早挑鸡分栏,提高均匀度。
从1日龄开始应重视均匀 度的调控,10日龄时应进行1次大中小分群,大鸡适当限料、中鸡饲 料增幅正常、小鸡补料,争取在4周龄时体重达标。
4周龄末再进行1 次大中小分群,中鸡占60%~70%,大鸡和小鸡各占15%~ 20%,分 栏的准确度关系到以后均匀度的高低。
如有必要12周龄时再进行1次 分群,大中鸡饲料正常增幅,保持体重曲线平行于标准曲线,小鸡到 20周前要达到标准体重;12周后不宜再做大幅度调群。
分群后全群均 匀度应不低于85%并1直保持下去。
1鸡群在分栏前,所有栏的鸡必须抽样称重。
称重时抽样鸡数 应不少于鸡群总数的5%。
称重1定要定时、定点、定人、不定数。
分 群的最佳时机是4周末,逐只称重必须把大、中、小鸡分开,重新制 定体重曲线标准。
称重体重低于8%为小鸡,低于15%为特小鸡,高 于8%为大鸡分栏饲养。
2所有体重相近的种鸡,应该合养在同1栏内。
3如果鸡群变异系数小于12%,可以分3个档次,如果变异系 数大于12%,需要分成5个档次,同时对0~4周龄的管理细节进行全 面检查,以便改进日后鸡群的变异系数。
通过计算鸡的变异系数来决 定每1栏的大小,但要使各栏的混养密度1致。
4为了精确的分栏,对每个鸡都要单独称重,使鸡只正确进入 适宜的栏内。
对体重刚好处于两组分界点上的鸡,应放入变异系数较 低的栏。
5分栏后必须确保每个栏鸡只数的准确,这关系着以后育成期 的均匀度,同时对每1栏重新称重,确定平均体重和均匀度,以确定 体重标准和喂料量。
分栏后各栏鸡群饲养密度应该1致,应保证各栏 鸡只充足的料位水位。
7.断喙1般选择在5~9日龄,上喙断棹1/2,下喙断掉1/3◇ 断啄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雏鸡健康及育成期均匀度,因此,断啄 认真小心。
灼烧面要整齐,垂直,减少因断喙造成的感染,上下啄 在肋啄前后3天添加适量维生素K,和抗应激电解多维预防感染. 断啄后的2~3天内应增加料槽中饲料的厚度,饲料厚度以5厘米为宜, 饮水器的水深度应保持在1厘米以上,使雏鸡便于饮水。
为了防正断啄 应激,不要在断喙同时进行疫苗免疫接种工作。
8.日常管理 1观察鸡群,做好记录。
技术人员和饲养人员要经常到鸡舎中 巡视,观察喂料后雏鸡的采食、饮水情况,料位、水位是否适宜,密 度是否合适,是否有啄癖,粪便是否正常。
育雏后期光线较暗,必须 借助手电等人工光源查看。
同时,注意舍内环境条件是否适宜,设备 运是否正常。
笼养鸡舍要及时捡起掉落地面、救助夹脖、夹腿等异 常情况的雏鸡。
晚上熄灯后,要仔细听鸡群是否有咳嗽、呼噜、喘鸣 等呼吸道杂音,若发现有这种情况,则是雏鸡发病的前兆,应立即采 取措施。
对发现的病弱雏应及时分开饲养、隔离观察,对每天的饲养 管理情况,如温度、湿度、光照、采食量、饮水量、通风情况、防疫 用药、死淘、体重等,要认真、如实记录,以便总结经验,查找不足。
2加强日常管理,减少应激随着日龄增长和饲料量的增加, 开食盘换成大料盘、自动喂料器或料槽,饮水器换成水线,育雏料更换 育成料以及雏鸡的脱温工作都应循序渐进,让雏鸡有1个熟悉适应过程。
饲养人员应固定,不能随意更换。
平时的消毒、称重、免疫、断喙等操 作要轻稳,防止炸群、引起应激反应。
任何应激因素的发生都会影响到 鸡群抗体水平的上升,严重时甚至诱发疾病。
9.加强疫苗免疫依据种鸡场提供的免疫程序,结合本地的实际 情况,制订出符合本场情况、科学的免疫程序,并严格按程序执行,重点做好新城疫、禽流感、传染性法氏囊病、传染性支气管炎等疾病的防疫,并要确保免疫效果。
十.疾病防治。
雏鸡预防用药可以选择毒副作用低的阿莫西林以有 效地抑制脐炎、肠炎及全身感染等疾病;选用泰妙菌素以提高鸡前期 成活率及防止慢性呼吸道感染;14日龄注意预防球虫病。
1旦发生球 虫病,则应及时诊断,并采取有效措施,尽快把病情控制或扑灭,把 损失降到最低。
交易前请核实商家资质,勿信夸张宣传和承诺,勿轻易相信付定金、汇款等交易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