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体验设计优化 | 什么是“嵌入式成长机制”?让用户投入变成产品不可替代性
——从 Hook 模型到行为惯性设计的交互进阶路径
1、起点:为什么“用户投入”才是粘性最高的设计?
在许多交互体验中,设计者常常追求“即时反馈”:点击即响应、浏览即推荐、登录即得礼。
但用户1旦体验完毕,离开就再无回头。
原因在于:用户没有留下任何可积累的“成长性投入”。
根据《Hooked》模型,产品形成用户习惯的4个阶段中,1nvestment投入是最被低估却最决定复访意愿的1环。
“当用户在产品中投入时间、精力、数据或情绪,便不再是旁观者,而是利益相关方。
”
但是,仅有“投入”还不够,这些投入是否“嵌入”用户未来体验,是否带来持续增长感,是设计的关键挑战。
这就引出1个更高级的设计模型:嵌入式成长机制。
2、定义:“嵌入式成长机制”到底是什么?
嵌入式成长机制Embedded Growth Mechanism 是指:
产品通过系统性结构,让用户的每1次投入行为产生未来可感知的回报,并对下1次使用产生预期依赖,最终形成习惯与留存。
它具备4个核心特征:
暂时无法在飞书文档外展示此内容
3、原理:从 Hook 模型到“行为惯性引擎”
1. Hook 模型复盘
在《Hooked》中,用户习惯的形成来自于:
1041. Trigger触发
1042. Action行动
1043. Variable Reward变动奖励
1044. 1nvestment投入
但模型本身不解释 “投入之后发生了什么?”
投入成为“行为惯性”的方式是:嵌入式成长结构 + 可视化反馈机制 + 结构性复利回路。
我们可以用如下公式理解这1点:
markdown
复制编辑
1nvestment × Embedding × Future Payoff = Habitual Use
也就是说,仅仅让用户“写了1篇笔记”没意义,除非:
这篇笔记成为未来推荐算法的1部分
它带来新用户点赞、收藏、互动外部性收益
它在视觉层面沉淀为“知识资产”并被系统引用
它解锁了下1阶段内容 / 权限 / 工具
这就是“嵌入式成长机制”与1般投入反馈机制的根本区别:
用户的行为介入并塑造了未来体验结构。
4、结构:嵌入式成长机制的 3 层设计框架
我们可以从交互设计的角度,将其拆解为3层结构:
交易前请核实商家资质,勿信夸张宣传和承诺,勿轻易相信付定金、汇款等交易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