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们要了解,小语种的专业名词解释。
小语种的正式名称叫做“非通用语种”,目前有6种语言是“通用语种”,它们是联合国通用工作语,即英语、汉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和阿拉伯语,联合国的所有会议都有这些语言的口译以及所有的官方文件,都打印或在网上出版这些语言的翻译版本。
但在我国高校招生领域内,大家习惯地把除英语外的外语类专业统称为“小语种”,其中也包括上述6种语言中的4种。
我国高校主要有涉及两大语系:欧洲语系和另1类是亚非语系。
欧洲语系:德语、法语、西班牙语、意大利语、葡萄牙语、俄语、乌克兰语、瑞典语、捷克语、阿尔巴尼亚语、波兰语、塞尔维亚语等。
亚非语系:波斯语、泰语 朝鲜语韩语、越南语、阿拉伯语、日语、印地语马来语、缅甸语、僧迦罗语、豪萨语、斯瓦希里语等。
其次,要了解小语种的3种招生方式。
在2010年以前,很多高校的小语种翻译实行提前单独招生,自行组织命题和考试,在全国统考前录取。
考生录取后,1般不再参加普通高考,也不能专业。
自2010年起,19所高校不再实行小语种单招,改为提前批次或本科批次录取。
截至2013年,所有原来单独命题和招生的小语种招生方式全部改为在全国统考生源内进行录取。
2014年以后,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语言大学和北京第2外国语学院小语种在京招生也发生变化,取消以往在提前批之前的单独录取,改在提前批或1批次录取。
目前,小语种的招生方式大致有两种,1是在本科提前批次录取;2是在除本科提前批次外的本科其他批次录取。
第1种本科提前批次录取。
其报考方式与其他提前批次录取的专业没有区别。
如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外交学院的小语种专业,在北京招生时1般放在提前批次录取。
考生只需填报提前批次的相应志愿即可。
交易前请核实商家资质,勿信夸张宣传和承诺,勿轻易相信付定金、汇款等交易方式。